
图1 大通湖实践队员在周立波像纪念

图2 参观周立波故居陈列室

图3 樊老师介绍历史当时历史背景
为深化爱国主义教育,引导青年学子从红色文化中汲取精神滋养,7月12日,电气学院赴国网益阳大通湖供电公司实践队前往益阳周立波故居,开展以“探寻巨变根源,感悟文学初心”为主题的红色文化学习活动。
在带队老师樊喜雁的带领下,实践队员们沿着青石板路走进这座古朴院落,先后参观了陈列室、书房及主卧等区域。玻璃展柜内,泛黄的手稿字迹遒劲,泛黄的《山乡巨变》初版本封面仍透着时代光泽;墙上悬挂的黑白照片里,周立波与农民促膝长谈的画面定格着岁月温度。解说员娓娓道来,从《暴风骤雨》里的东北土改风云,到《山乡巨变》中的湖南农村新貌,队员们逐步理解这位文学巨匠如何以笔为犁,在时代沃土上耕耘出不朽篇章,更深刻领会其“深入生活,扎根人民”的创作信条。
“您看这复原的书桌,砚台里仿佛还凝着未干的墨香。” 在书房复原场景前,实践队员们驻足良久。斑驳的藤椅、堆叠的书稿、墙上悬挂的“为人民写作”条幅,无声诉说着作家伏案创作的日夜。变检队队长陆雪晶凝视着场景,深有感触:“《山乡巨变》里的每一个人物都带着泥土芬芳,这正是因为先生始终把根扎在群众中间。这种‘脚踩大地、心系人民’的精神,对我们青年学子是深刻的启示。”
此次研学活动作为实践队深入了解益阳红色文化的重要行程,让青年学子在沉浸式体验中与文学前辈展开跨时空对话。樊老师在总结时强调:“周立波先生用作品记录时代变迁,这份贴近生活、服务人民的初心,与我们电力人‘人民电业为人民’的宗旨一脉相承。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份赤诚转化为学习动力,以青春笔触书写新时代的责任担当,让红色文化薪火在青年一代手中永续传承。”
(文/彭超 陆雪晶 图/肖湘宇 方心怡 一审/樊喜雁 二审/周巍 三审/丁丹
报送团队:电气学院赴国网益阳大通湖供电公司暑期社会实践团队)